2021年5月21日晚,吕文豪还趴坐在电脑桌前,眉头紧锁盯着屏幕,拖动鼠标,这已是他在河北连续出差的第18天。突然市场部的一通电话,让他顿时从椅子上弹了起来,“太好了!终于落地了!”笑意和泪光瞬间爬上眼眶,公司成功中标了钢铁领域首个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,突破亿元!

吕文豪,2009年8月入职,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员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,直至一支优秀团队的核心人物,36岁的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科研工作的极致热忱,在航天技术应用领域崭露头角。目前他任公司节能环保(大气)事业部总经理,负责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开发,主持公司烟气治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,他是11所学术技术带头人亦是公司成立至今最年轻的研究员,他用奋斗去谱写自己绚丽的青春乐章。
深耕细作,把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成功
做科研没有一条康庄大道,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,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无数的黑暗,在黑暗中不断摸索,穷尽各种智慧,最终找寻到光亮……吕文豪的工作便犹如此,在节能环保产业残酷的市场竞争中,构建核心竞争力,支撑公司行稳致远。
随着工业的发展,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,减少其排放就是大气治理的重中之重,2017年,在环保政策趋严趋紧的形势下,多家煤化工企业开始提出烟气的“超低排放”限值,吕文豪把目光放在了氨法脱硫技术的突破上,这项治理技术虽然高效、低耗能,但仍存在“氨逃逸“及“气溶胶”两大卡脖子难题,瞄准行业痛点,他率先创新提出了“塔内功能分区、浓度梯级控制、高效精密喷淋、微尘凝并除尘”相结合的氨法脱硫除尘超低排放技术,5de®1.0成功问世,明升达示范项目的落地也成为当时所部民品单笔合同额的最大项目,在此基础上,公司先后中标20余个项目,累计合同额逾15亿元。
2018年,我国多个省市政策开始对烟气脱白提出了治理要求,同时为解决生产企业能效低、污染物排放超标等突出问题,他带领团队进一步在余热利用、非常规污染物治理方面展开深度攻坚,并首次将氟塑料换热器应用其中,优化形成了5de®2.0技术,为公司业务提供新增长极。
2020年,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双碳战略目标下,碳捕集技术则将成为“双碳”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及能源化工行业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,他和团队再次锚定产业最前沿,在已有的氨法脱硫成熟技术和工程项目的基础上,迅速完成了氨法脱碳研发突破,自主开发了5de®3.0即溶析增强型碳铵循环氨法脱碳技术,实现全流程精细化建模,有效解决了氨水脱碳技术的吸收速率受限、解吸能耗高、氨逃逸高等问题,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。
“细腻、敬业、热忱、敢担当、亲力亲为、力争把工作做到极致”。这些都是同事眼中的他,他自己的工作信条就是:深耕细作方能厚积薄发、取得成功。
抢跑赛道,源动力名片越来越亮眼
“没有比做自己擅长的事更容易的了,但只有勇于突破舒适区,敢于站在全局系统谋划,才能实现新的跃升。”吕文豪的这句话很有温度,也更有力量。这种力量来自于他通过不断“充电赋能”对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应用等方面的硬实力支撑,更来自于他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预判力。吕文豪正是依靠这些,加速发力,抢跑新赛道。
2019年,氨法脱硫脱硝市场已成为不折不扣的“红海”,吕文豪深知,唯有不断技术升级,手握核心竞争力,才能赢得发展先机。“我是一名党员,面临重大考验时就要冲锋在前”。于是他在成熟技术占领市场份额的基础上,积极扩展新业务。在一次次与钢铁领域客户的技术沟通中,他敏锐了解到一些客户有脱硫处置的需求,但从应用情况来看,国内外技术尚未成熟,如果以常规的煤化工领域末端脱硫治理方式,则会面临脱硫效率低、环保风险高、煤气输送安全性低等问题,工艺路线不够优化。
换种思路,如果从源头消减二氧化硫的产生会有怎样的收效呢?他开始带领团队进行政策解读、市场需求调研、技术路线分析、关键工艺、核心设备等一系列可行性研究,最后得出采用源头集中精脱硫技术,将可省去末端治理环保设施搭建,建设成本可降低约37%,运行成本可降低约35%,技术先进优势突出。
初探钢铁行业,没有业绩支撑,没有客户基础,若想拿到订单就必须要凭借自身“硬核”技术,在事业部与市场开发部的紧密配合下,通过1年多的跟踪交流,吕文豪和他的团队,以专业的态度认真解决客户的每一点疑虑,以“战斗”的姿态积极应对每一次的技术沟通。
2021年5月,唐银项目开标在即,到了最吃劲、最关键的阶段,而吕文豪却突然接到4岁的女儿住院手术的消息,一边是牵挂的孩子,一边是没有硝烟的战争,而他思索再三却还是选择了坚守在一线。最终,公司凭借多方面优势从13家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,赢得了这场“战役”最后的胜利。此后两年间,公司累计签订钢铁精脱硫项目逾5亿元,跻身迈入全国第一梯队。荣耀的背后饱含着的是对吕文豪和他的团队毅力坚持、韧性克服困难的肯定。
惟实励新,把使命担当融入团队管理
作为事业部第一负责人和支部书记,吕文豪提炼出“传承航天精神,铸就卓越品质”的事业部愿景,也逐渐打造出富有事业部特色的文化长廊,并有效将其融入日常管理。
他还以“急、难、险、重、新”任务为切入点,围绕不同的业务方向集结起4支“党员突击队”,实现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、深度融合。为全面激活“细胞”潜力,他积极带领事业部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,开展《青年科技人才作风培养》课题研究,实行政治荣誉、物质奖励、推荐专家、培训深造、职称评聘“五优先”,为人才搭建快速成长的阶梯。他秉承“以项目带人”思想,通过专业方向的分类对组员进行重点培养,达到以老促新、全面掌握、专业突出、共同进步的目的。
7年时间,事业部已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至如今的近50人,党员人数达27人。创造了营收从2千万至3.4亿元、新签合同从3千万至6.3亿元跨越式发展的“蝶变”,更为公司“三高”发展奠定坚实基础,助推公司取得了2021年度营收逾10亿、新签合同破20亿元的亮眼成绩。
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,吕文豪将继续保持着热血与激情,闯关夺隘、攻城拔寨;继续恪守着理性与笃定,临危不惧、处变不惊。带领团队持续发挥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支撑及牵引作用,为服务国民经济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破浪前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