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
高炉煤气精脱硫是冶金行业超低排放重点、难点,是钢铁领域不断进行工艺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。本次培训从政策背景、技术路线、公司技术等方面对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。
主讲人:节能环保(大气)事业部 王守春
参加人员:节能环保(大气)事业部、市场开发部及其他相关部门
培训内容:
01 政策背景
高炉煤气是钢铁企业产量最大的可燃气体,主要成分为n₂、co、co₂、h₂等,出炉温度为100~200℃,压力为0.2~0.3mpa。高炉煤气含有大量的可燃气体co,因而具备广泛用途,可送往烧结炉、高炉热风炉、轧钢加热炉、煤气发电等用户单元作为燃料使用。
然而,由于高炉煤气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,易造成下游用户燃烧后烟气中so₂超标,使用后气体体积量增加、温度高、压力低,且下游用户多而散。采用这种末端治理方式,具有设备投资大、成本较高、运行管理困难等弊端。
日前,《关于推进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的意见》(环大气【2019】35号)、《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检测工作的通知》(环办大气函【2019】922号)和《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指南》等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相继推出,明确提出“加强源头控制,高炉煤气应实施精脱硫”的要求。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及技术应用实践,从高炉煤气的源头进行治理,实现高炉煤气脱硫是践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重要途径。
02 技术路线
高炉煤气精脱硫的关键在于煤气中有机硫的控制与削减,工业气体脱除有机硫一般采用先水解或氢解再脱h₂s的方式。
水解工艺
①条件相对较低,通常在中温或常温下即可迸行,目前开发的催化剂一般在不超过150°c时即有较好效果,可在高炉煤气自身温度环境下进行反应,不需要额外加温加压。
②在水解反应中,关键的是催化剂的选择,有机硫水解所用催化剂主要有铝基、钛基及其混合物等。
③有机硫水解反应时需要高炉煤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(高炉煤气含水量一般均可满足),温度窗口为80~150°c。
④国内外研究有机硫催化剂的时间较长,采用水解法将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的技术已经属于比较成熟的领域。
⑤用水解工艺可对高炉煤气中主要的cos、cs₂等进行转化。
⑥水解反应系统均为中低压系统,因此设备、管线等工艺装置的投资较低,容易实现工业化应用,目前在国内已有试验性装置投入使用。
氢解工艺
①温度通常为280~400°c,压力为3.5~4.0mpa。
②适用于焦炉煤气,利用煤气中大量的h₂将cos转换为h₂s;高炉煤气中氢气含量较低,需向气源中加氢。
③通常采用的催化剂为钴、镍、锌基等。
④氢解工艺处理cos的效率较高。
⑤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会导致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,高炉煤气鲜见采用。
h₂s吸收技术
①干法脱硫技术:利用固体吸附剂或吸收剂对h₂s进行吸附吸收,具有精度高、操作流程简单的优点。
②湿法脱硫技术:利用碱性物质将硫化氢吸收,具备系统阻力低、占地面积小的优点,但同时存在废液处理难、煤气热值降低、碱液用量大,运行费用高等缺点。
经对比,干法脱硫技术更适合高炉煤气精脱硫工艺。
03 公司技术
针对以上高炉煤气的性质及特点,航天源动力公司自主研发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,实现高炉煤气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深度脱除,同时高效回收过程产生的余热、废水、废反应剂等,无二次污染。
目前,公司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经过理论研究、小试实验研究、中试实验研究、工业示范装置验证,已进入工业示范工程建设阶段,在行业内形成重要示范效应。

▲公司承揽的某大型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
技术优势
①精脱硫装置设置在trt/bprt之后,对发电效率影响较小;
②前端治理一步到位,免除末端多环节治理,节约环保投资;
③分段高精度控温、控水、脱氯除尘,水解转化率≥95%,出口h₂s可脱除至≤0.1ppm;
④全干法处置,无废水、占地少,可满足钢厂新建脱硫或超低改造要求;
⑤系统可模块化设计,施工周期短,可靠性、自动化程度高,检修维护成本低。
|